首页-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朱健:不忘老区使命 赓续红色根脉
发布时间: 2024-07-08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标志着为新中国诞生做出不朽贡献的革命老区走过了75年的发展振兴之路。由浙江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等单位联合编纂的《浙江省革命老区发展史》总卷即将出版,我有幸参加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浙江省有32个革命老区县(市、区),约占全省90个县(市、区)的三分之一;2022年老区人口2322.1万人,约占全省三分之一;老区地域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二分之一。

老区,一个响亮的名字;老区,也是一个沉重的字符。 

响亮,是因为它在战火连天的艰难岁月,硬是顶起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沉重,是因为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成了贫困的代名词。经历了风雨沧桑,在举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我们有必要饮水思源,再次聚焦这片孕育了新浙江的革命热土,再次回首那段承载着老区人民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振兴发展的光辉历程。

一、丰碑永不褪色——战火与热血的洗礼铸就了革命老区鲜红的土地 

浙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浙皖起义、光复浙江,浙籍反清斗士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等人的壮举功不可没。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似惊雷震动了钱江两岸,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的热潮开始在浙江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当陈独秀、李大钊酝酿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活动中,浙籍的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沈定一、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等青年知识分子,先后参加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特殊贡献。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移至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9月,浙江萧山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浙江,因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

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武装斗争在浙江大地持续不断: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浙江、红军挺进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苏浙军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和浙南游击纵队等,都在浙江革命斗争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浙东、浙西抗日根据地和浙南抗日游击区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创建的浙东、浙南、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等,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大多地域,后来都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县(市、区)、乡镇、村。根据已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90卷)人物统计,浙江籍人物共47人,其中出自浙江7个革命老区县(市、区)的著名党史人物有19人。

在漫长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浙江各级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也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据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大数据(2023年12月)统计,截至1949年10月底,浙江在册烈士是9806人(包括浙籍在省外牺牲),无名烈士难以胜计。有9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王家谟、张秋人、罗学瓒、李硕勋、龙大道、夏曦、徐英、卓兰芳、刘英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浙江革命老区的革命烈士中,出现了“一门三烈士”“一门四烈士”,甚至“一门六烈士”。

二、弘扬光荣传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老根据地的发展与曲折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没有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至20世纪90年代前称“老根据地”)和世世代代生存在那里的人民。1949年10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给延安老根据地人民致贺电,鼓励老根据地人民:“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了由8413人组成的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和由3809人组成的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赴全国各老根据地访问。代表团带去了毛泽东为延安老根据地人民的题词手迹:“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应邀赴京参加首都庆祝国庆大会观礼的浙江老根据地代表27人和省工业劳动模范代表2人,于1951年9月22日离杭赴京。浙江代表参加了10月1日的国庆节盛典观礼,参加了10月8日由中共中央华北局、解放军华北军区和政务院华北事务部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盛大招待会,参观了由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的人民革命老根据地礼品文物展览会。而后,代表们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游览名胜古迹,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各种伟大成就,到处备受欢迎与招待,享受到崇高的荣誉。10月26日,浙江代表乘火车回到杭州。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关领导及青年、妇女、少年儿童代表等150余人到车站迎接。10月27日,浙江代表游览了西湖名胜,参观了浙江麻纺织厂等。10月28日晚,省政府在杭州举行茶话会,邀请浙江代表进行座谈。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人代表省政府主席谭震林向代表们表示慰问。10月29日,代表们分别返回工作岗位。

1952年初,中央成立了全国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1月28日,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署名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指出:“老根据地人民长期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匪帮、封建地主的残酷压迫进行斗争,贡献最大,牺牲和受到的摧残也最大。……因此,无论从政治上或经济上都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老根据地的工作,大力领导与扶植老根据地人民恢复与发展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老根据地”的概念。

为普遍传达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对老根据地人民的关怀,浙江省人民政府组成了老根据地慰问团,下设四个分团,于1952年春节前至3月中旬,分赴温州、丽水、金华、衢州、四明山区、天目山区各革命老根据地进行慰问。慰问团送去了党和政府对革命老根据地人民的关怀,带去了电影放映队、医疗组,先后召开了老根据地人民代表会、群众大会和各种座谈会,还协助当地政府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等。老根据地人民热情洋溢地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谭震林主席,表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增加生产、参加祖国建设事业的决心;仅第三、四两分团收到的这种信件和意见书就达1300余件。

为推动老根据地工作的深入发展,1953年,国家内务部对两年的老根据地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根据初步统计,全国老根据地分布在23个省、自治区的782个县内,人口约1.073亿。1956年,内务部又组织原来在老根据地工作的13位老同志,回到老根据地访问。同时派出工作组深入老根据地调查。结合这次调查访问的情况,在1957年召开的山区工作座谈会上,内务部对进一步加强老根据地建设做出部署。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强调要充分发扬革命精神,并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一定能使山区发展起来。但此后的十年动乱,给全国也包括各老根据地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三、赓续红色根脉——改革开放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创造了条件带来了机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老根据地的建设步入正轨。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关心老根据地建设和老根据地人民生活的力度,采取多方面措施帮助老根据地全面发展经济、文化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改革开放初期,首先是统一划定了老根据地的标准。同时,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对各地的老根据地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统计。据1980年12月31日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全国有老根据地县(市)1009个,公社13655个,人口2.1172亿。

为减轻老根据地负担,民政部和财政部协商,经国务院批准,规定了对经济仍然很困难的老根据地的社队免征工商所得税的政策。为了支持老根据地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央财政从1981年开始,每年拨5亿元专款(1988年后增至8亿元)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

1984年4月,浙江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向省委上报《关于落实地下党政策问题的情况和建议》专题报告,其中对于老区问题,建议民政部门进行研究,凡符合条件的,应批准享受革命老区的待遇等。1984年7月,省民政厅作出了全省关于划定革命老根据地应掌握的标准、关于划定革命老根据地的审批权限规定。1986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报批革命老根据地县若干问题的通知》。1988年后,省政府陆续公布了全省老根据地县(市、区)32个,老根据地乡、镇713个,老根据地村12245个。

1991年前后,全国对“老根据地”统一称为“革命老区”。1991年6月8日,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八五”期间继续加强扶贫和老区工作的决定》,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浙江实际,就“八五”期间继续加强扶贫和老区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出决定。明确要继续从政策和资金、物资上扶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心和支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脱贫工作。

为帮助贫困县(大部分是革命老区县)群众进一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996年的规划是:“两年脱贫,三年奔小康。”为实现上述目标,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扶助8个贫困县脱贫的力度。经过努力,全省最后的8个贫困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1998年1月召开的全省扶贫工作表彰大会上,隆重宣布全省贫困县全部脱贫,胜利实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阶段性任务。同时,省委、省政府在会上重申,对8个已经摘帽的贫困县的扶持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挂钩扶贫制度不变。

1998年12月25日,浙江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将全省32个革命老区县(市、区)与49个山区县,8个脱贫县联系在一起。明确指出:“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地区的人民。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省现代化,没有山区人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省人民的共同富裕。”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8月2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衢州、丽水两市及所辖县(市),以及泰顺、文成、永嘉、苍南、磐安、武义、三门、仙居、天台、淳安等县,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且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加快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事关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

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简称“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八八战略”的实施,对全省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任期的几年中,调研跑遍了全省32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并就许多具体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他每到一处,总是要走访看望农户,分别与乡镇村基层干部、老党员、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业主等进行座谈。他关心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强调“必须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在视察台风灾情时,慰问受灾群众和种粮大户,鼓励当地负责人:“要扎实细致地做好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促进灾区的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他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在欠发达地区,他总是鼓励大家:“要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强化特色,优化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在东部沿海地区,他提出早日把镇海炼化大乙烯工程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工程。在慈溪的跨海大桥工地,他强调要更快更好地发挥港口经济、大桥经济和海洋经济,积极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他鼓励余姚市梁弄镇和横坎头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树立样板。他还深入畲族自治乡考察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等情况,要求当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扎实有效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全面推进科技教育卫生等项工作。

2005年12月29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眼提高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拓宽扶持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省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四、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革命老区的老百姓们”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2012年起,他几乎每年都要到一个省的革命老区点视察。每到一处,都一再强调,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革命老区的老百姓们。2018年2月28日,习近平给浙江省余姚市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落实中央指示精神,2015年3月27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从2015年起不再称26县为欠发达县(市、区)。为进一步增强推进26县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出了增强生态经济“造血”功能、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切实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六方面举措。2015年12月9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浙江省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率先完成脱贫任务的省份。

2020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全省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的通知》,提出坚持“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要求,高质量完成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任务。是年年底,浙江宣布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突出问题清零、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清零、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低收入农户与全省一起同步迈向了高水平全面小康。

2021年7月30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精神,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浙西南等革命老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筑牢扎实基础,努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窗口。

2021年,鉴于全省完成并镇并村工作,原认定的革命老区镇(乡)村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省民政厅通知要求,各地重新认定了革命老区镇(街道、乡)村(社区),至年底公布的数据,全省共有32个革命老区县(市、区),515个革命老区镇(街道、乡),6854个革命老区村(社区)。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浙江革命老区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2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是40.7亿元,2022年达到了24041.8亿元。40多年,增长了590倍,突显了新时代革命老区风采和老区人民奋勇争先、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

五、传承基因振兴发展——践行老区振兴的责任和使命

20多年来,省和各地老促会注重联络社会力量扶持老区发展,为老区引资募资4.5亿元、引进建设项目2000多个。各级老促会组织医护人员1.5万人次,为老区群众义诊1365万余人,其中免费治疗唇腭裂儿童患者2000多人、白内障老年患者400多人,共投入治疗费用1亿多元。到老区进行慰问、捐赠物品等活动。共慰问“三老人员”及遗属和困难群众5.9万人,慰问金4220多万元;捐赠衣物1350件、图书18940册、电脑118台;资助贫困学生2490人、帮助青年就业1230人。为全省350多个红色革命遗址争取获得了3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发掘和保护,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省革命老区发展基金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募集基金2400万元,用基金产生的效益1300多万元,扶持老区发展高效农业、培育名特优产品、修缮革命遗址、修建村间道路等300多个项目。2020年以来,基金会每年拨款200多万元扶持老区村发展特色产业。2021年,省财政厅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1.4亿元。2022年,财政部首次将浙江省纳入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范围,转移支持8715万元,省财政配套6000万元,合计14715万元。从2022年起,在18个老区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每年择优确定5个县,根据实施绩效最高安排3000万元,两年立项9个县,落实省级补助资金1.8亿元。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农办、省乡村振兴局)下达老区扶持资金34.67亿元。2022年18个革命老区县旅游业实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3751个,实际投资14.5亿元。2022年,省民政厅确认32个老区有低保、低保边缘户和特困对象33.75万人,累计支出资金7.79亿元。

“志若不移山可改,何愁青史不书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浙江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老区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奋发图强,取得举世瞩目辉煌业绩的英雄史诗。在新的征途上,全省老区人民将继续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革命老区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两个先行”增添革命老区元素,以优异成绩展现新时代老区风采。

作者系原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