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象山:一首译诗架成的中匈人民友谊桥梁
发布时间: 2024-06-13

6月11日,在遥远的东欧匈牙利裴多菲出生的小镇上,竖立起了一座白莽(殷夫)的浮雕像。应匈牙利基什孔费莱吉哈佐市市长的邀请,宁波市人民政府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参加塑像的落成典礼。象山县人民政府委派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吴家唯作为代表团的一名成员,参加该项活动。

在众人的凝视中,基什孔费赖吉哈佐市长恰尼·约瑟夫与中国使馆代表为殷夫浮雕像揭幕:这是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立在裴多菲诗译者碑旁;石碑中央刻有殷夫浮雕像,下方则刻有他的生平简介。

在此之前,该雕像园已为裴多菲作品的罗马尼亚语、德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的翻译家立像。殷夫浮雕像作为永久纪念像,将一直保留在雕像园,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当地民众参观,无声诉说友谊地久天长。

仪式现场,作为来自殷夫家乡宁波象山的代表吴家唯格外激动:“两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与殷夫,因一首诗歌的情缘而紧紧结合在一起,两个闪亮的名字,犹如两座不朽的丰碑,铸就了中匈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殷夫浮雕像揭幕仪式后,象山县人民政府代表向裴多菲纪念馆赠送了殷夫画像和研究殷夫的相关书籍。

提到殷夫烈士,也许你会感到有些陌生,但下面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首译诗大约译于1928年上半年,殷夫在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读书期间。因为他收到了大哥徐培根寄给他的奥地利文学家阿尔弗雷德·藤尼斯于1887年编辑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德文版诗集《从春天到秋天的诗人》,见书中正文第18页中有一首格言诗,便在左侧翻译了此诗,全诗四行文字无标点,是鲁迅于1933年2月7—8日所作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引用这首诗时而加上的。这首诗,也是殷夫烈士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殷夫(1910.6.11—1931.2.7),浙江象山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1月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干事,参与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和青年反帝大同盟刊物《摩登青年》编辑和撰稿工作。1930年3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27年至1931年间四次被捕入狱,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决于上海龙华监狱,时年21岁。

裴多菲是匈牙利的伟大爱国者、革命者。他在《爱国者之歌》中说:“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颗心,我的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毁夫在《前进吧!中国》诗中也说:“前进吧,中国”“中国,兴起”。

两个伟大的诗人心是相通的,他们都为自己的祖国而奋斗、而献身。今天当他们的百年之后,又因为一首译诗,架起了中匈人民的友谊桥梁。中匈人民友谊在两位爱国诗人的缔造下,永远如青松常绿,凛冬不凋。


来源: 象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