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发布时间: 2022-05-16

“开门稳”的成绩单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具有“稳”和“进”的鲜明特征,同时“稳”的基础在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在不断集聚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不会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中国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4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扎实稳住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指出“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对于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高于去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开门稳”的成绩单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具有“稳”和“进”的鲜明特征,同时“稳”的基础在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在不断集聚。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遭遇偶然事件的冲击,可能出现短期的波动,但决定长期发展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实践证明,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不会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战略性有利条件,意味着不是一般性的有利条件、不是一时半时的优势,而是对于发展全局、长远走向有着关键影响的主要有利条件。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勇前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必须坚定必胜信心,稳定各方预期,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要看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但我国经济“稳”的基础没有改变、“进”的动力依然充沛。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驾驭复杂局面、治理宏观经济的根本政治保障。宏观政策稳健高效、调控体系协调联动,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依托。我国经济的强大活力潜力,是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的坚实基础。准确判断、科学谋划,抓住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必须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奋斗向未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口,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促“稳”,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展现稳中求进的定力之坚。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让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中国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准确把握有利条件,坚定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战略目标,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我们就一定能够保持宏观大局稳定,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夯实“稳”的基础 激发“进”的动能(人民观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②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20511   08 版)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继续夯实“稳”的基础、更多激发“进”的动能

  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和“进”相互促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体现着深刻的辩证法。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开年“成绩单”。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CPI同比上涨1.1%,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同时亮点频仍、动能优化,这是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结果,是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继续夯实“稳”的基础、更多激发“进”的动能。

  “稳”是“进”的重要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扭住“稳”的关键点。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要看到,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开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市场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支撑宏观经济的各项重要指标总体平稳。更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强大的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我们“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与此同时,稳市场、稳预期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已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各地已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1万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500万个,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有基础;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稳产保供守住农业基本盘有基础;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多管齐下,外贸平稳发展有基础……“稳”的政策导向更鲜明,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完全有信心、有底气稳住经济的基本盘。

  “进”是“稳”的持久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找准“进”的切入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了一些新亮点、向好趋势,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累积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7%,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至132个城市和地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政策上,在需求侧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在供给侧打出了保畅稳链纾困“组合拳”,大力稳定产业链大循环、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事实表明,我国经济不仅大盘稳定、总量扩大,更有结构优化、效益提升,“进”的动能持续涌动,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合力。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认识和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法,坚定必胜信心,掌握发展主动。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魄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并切实用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方面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着力夯实“稳”的基础、持续增强“进”的动能,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坚定爬坡过坎的底气信心(人民观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③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20512   05 版)

  冲击影响都是阶段性的、暂时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足够信心底气战胜任何困难挑战

  顶住下行压力、稳住宏观大盘,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有信心也有条件

  

  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面对多重挑战,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这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实现的增长,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下实现的增长,是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稳之下的增长,来之不易更弥足珍贵,坚定信心更增强底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尽管挑战大、任务重,但我们底气足、信心强。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当前受疫情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为突出,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需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从发展基础看,去年我国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8万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供给潜力看,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继续彰显;从内需空间看,14亿多人口、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从政策环境看,改革与调控“组合拳”不断发力,稳增长合力正加快形成。可以说,冲击影响都是阶段性的、暂时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足够信心底气战胜任何困难挑战。

  我国经济潜力足、活力强、政策工具多,充沛的新动能让我们爬坡过坎有底气、行稳致远有信心。一季度,国民经济“三驾马车”稳中有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进入二季度以来,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一系列措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102项重大工程抓紧推进,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快实施,企业成本降、预期稳、信心强。顶住下行压力、稳住宏观大盘,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有信心也有条件。

  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国拥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依然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同时,仍对中国经济投出“信任票”,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德国商会、中国美国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71%的德资企业、2/3的美资企业希望增加在华投资。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期待,体现出对中国经济过往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经济所具有稳定态势和深层优势的认可。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面向未来,我们有“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有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有底气有信心共克时艰、战胜风险挑战,继续奋勇前进。

  4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正是我们心之所系、行之所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高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定能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来源: 人民日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