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1903—1931),又名开灼、叔熏、李陶,1903年2月23日诞生于四川省庆符县(现高县)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7岁入庆符县第一小学读书,1917年,考入宜宾叙州联合县立中学。他学习勤奋,刻苦钻研,每次测验,成绩优异。这一年10月,他因父亲病逝,回家奔丧,中途缀学。1919年,他到成都,拟报考四川讲武堂,因年龄不够,未被录取,转到储才中学就读。
五四运动之后,李硕勋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洪流。他眼见祖国河山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入学半年后,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川军第一师骑兵团,担任团部文书,不久他感到骑兵团仍是军阀控制的军队,于是离开部队,1920年,李硕勋重返成都,入叙州联合县立中学读书。1921年春,他与同学阳翰笙到四川省立一中学习,在学习期间,认识了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吴玉章及王右木老师,他为这两位老师的渊博知识和革命思想所吸引,经常前去求教,并时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不久,李硕勋被推选为成都省立一中学生会理事和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出版部主任。下半年,他与阳翰笙等成立了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改称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6月在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下,爆发了全川性的争取教育经费独立运动,省立一中的学生在李硕勋、阳翰笙等人带领下参加了斗争,四川教职工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决定成都各校一律罢课,迫使省议会通过了师生代表提出的议案——划拨全川的肉税作为教育经费。斗争获得初步胜利。随后,又于7月参与“择师运动”,并引发了震动全川的省一中学潮。事后,李硕勋等人为免遭毒手离开成都。
李硕勋于1923年冬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在校期间,李硕勋先后听了瞿秋白、张太雷、蔡和森、邓中夏、任弼时、肖楚女等的讲课,受到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坚定了走革命道路的决心。1924年,李硕勋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卅”惨案。李硕勋和阳翰笙、刘昭黎等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强烈抗议帝国主义杀害我国同胞的暴行。6月4日,李硕勋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作为“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公开领导机关——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担任联合会委员,积极参与发动和领导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斗争。不久,李硕勋参加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筹备组工作,由于他在“五卅”运动中的出色表现,在这次学代会上,被选为全国学联总务委员(会长),兼任交际部长。会上通过了《改进学生本身利益问题》等决议案。这些决议案对推动全国学生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后,作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李硕勋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学联会的建设上。1925年下半年,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国学生》,李硕勋积极为该刊撰写文章。他的文章象一颗颗炮弹射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军阀,在社会上特别是青年学生中产生巨大影响。
1926年7月,李硕勋等学生联合会负责人在广州召开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确定这个时期中国学生运动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会议选举李硕勋为全国学联总会会长,讨论和通过了《会务总报告》以及统一学生运动、反对反动军阀等九个决议案,为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八届全国学代会结束后,李硕勋回到上海。7月30日,中共上海区委决定李硕勋兼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与任市党部常委的共产党员杨贤江等从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工作。稍后,党组织又决定派他担任中共上海南市部委书记。这年冬,李硕勋按照党的指示,到达武汉,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光复武汉后,党派他到驻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担任政治部主任。
大革命失败后,李硕勋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担任中共第二十五师委员会书记、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协助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整编部队,驻守防地,保卫南昌。8月上旬,根据前委和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人的部署,李硕勋、周士第等领导的第二十五师为起义部队的后卫,从南昌撤出,南下珠江,计划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行北伐。部队南下至瑞金,并攻占会昌,粉碎了敌人的截击阴谋。
9月1日,起义部队从瑞金出发,向福建汀洲挺进,二十五师仍担任后卫,掩护大部队南下。李硕勋带领师政治部的同志,发动当地农民群众,组成许多支担架队和运输队,将几百名伤病员和武器弹药顺利地运到汀洲。18日,李硕勋所在的部队到达广东大埔县三河坝。由朱德亲自指挥,担负留守任务,防止敌军抄袭主力向潮汕地区前进的后路。由于敌众我寡,虽消灭敌人1000余名,但自己也伤亡900人左右。
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周士第和李硕勋经过反复商量,决定部队迅速撤出三河坝战斗,转移到潮州、汕头等地,设法与南昌起义军主力会合。为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以朱德、周士第、李硕勋三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率部离开三河坝。由于此时与南昌起义部队主力失去联系,李硕勋参加了朱德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研究部队向何处去的问题。会议决定西进,直奔湘南,到湘粤边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寻找立足之地。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跋涉,部队挺进到江西省信丰县天心村。朱德考虑到部队已与上级失去联系,就委派李硕勋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和请示今后行动方针。
李硕勋日夜兼程,由江西到广东,取道香港赴上海。1928年1月,他到上海同瞿秋白取得联系,详细地汇报了南昌起义部队一部在湘赣粤边的艰难局面。
按照党的指示,李硕勋于1928年4月到湖北工作,他刚到武汉,就被敌人跟踪,由于武汉白色恐怖严重,一时无法开展工作,他迅速转回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
1928年5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李硕勋被派赴杭州,先后担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当时,浙江省委的力量比较薄弱,省委书记卓兰芳在浙西巡视工作,留在机关的常委只有龙大道、张静山等,省委没有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李硕勋到任后,省委的领导力量得到加强,在李硕勋和其他常委的努力下,全省各地的党组织有了恢复和发展。浙江省委为贯彻党的“六大”精神,筹备召开全省党代会,准备改选省委。当时省委第五十次会议通过了李硕勋在内的新省委组成人员名单,上报党中央审批。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李硕勋代理省委书记,主持省委工作。1928年12月8日,党中央批准李硕勋等5人为省委常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省委于1929年1月中旬召开扩大会议,对省委的人事安排进行调整,李硕勋改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29年3月,根据工作需要,中央将李硕勋调回上海。
李硕勋重返上海后,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他深入到工人中,宣传组织工人,发动工人进行增加工资,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这年冬,李硕勋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30年,李硕勋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同年10月,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共江南省委,领导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党的工作,李维汉任中共江南省委书记,李硕勋任江南省委常委、军委副书记,不久任军委书记。10月29日,中共江南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由陈云、李硕勋、刘瑞龙等组成外县工作委员会,李硕勋为委员,参加指导各县工作。1931年1月17日,中共江南省委改组为中共江苏省委,李硕勋仍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31年5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李硕勋离开上海到香港,准备到粤赣边区担任红七军政委。但由于过分劳累,身体患病,被迫逗留香港,延医就诊,后就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8月,海南岛的游击干部要召开军事会议,李硕勋认为自己是省委军委书记,必须到那里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为此,只身赴琼。李硕勋到了海南岛海口市,住在得胜沙中民旅店,准备召开会议布置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于8月13日晚被捕。敌人严刑拷打,妄图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但李硕勋铁骨铮铮,忠贞不屈,拒不泄露党的机密。敌人无奈,只得把他押解到琼山县监狱,并急电广东军阀陈济棠核办。
1931年9月5日,李硕勋被提出监狱,由于他的脚骨在受刑时已被打断,敌人只得用竹箩将他抬往海口市东校场刑场。李硕勋不断地支撑起身体,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