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丰 碑 ——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百年百名英烈:宗孟平
发布时间: 2021-11-04

宗孟平(19071935),原名宗益寿,乳名瑶萼,曾化名宗颖、吴丹枫、宋文彬、孟平、孟济平,190751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徐舍乡美樨村北塍一个贫民家庭。

幼年宗孟平被父母送到当地私塾和徐舍乡临津小学读书。十五六岁时,父母双亡,他和3个弟妹及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从此挑起家庭生活重担。他曾学过医,做过小学教员,但均不能维持家计,只得把最小的胞妹宗云送给别人当养女。由于正值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时期,群众的痛苦和苦难的家史,激起宗孟平对旧社会的憎恨。

19261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浪潮中,共青团天津地委候补委员史汉清,受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务委员、党部中共党团书记侯绍裘指派,到宜兴筹建国民党宜兴县党部,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热切期盼革命的宗孟平加入国民党,并成为县党部领导人之一,负责农工部工作。同年初,中共党员、武昌师范大学学生宗盘林也到宜兴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宗盘林和宗孟平是邻居,又是同龄人。共同的信仰、追求,使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探讨革命真理。同年夏,宗孟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党组织派宗孟平赴上海大学学习,他不但学习了革命理论,也学习了开展工农运动的方法。学习结束返回宜兴时,他带回《打倒军阀》《兵营工作》《农民协会》《农民运动》等革命理论书刊。在革命理论的启发和宗孟平的引导下,其妹宗瑛、其弟宗益茂也走上革命道路。

同年秋末,宗孟平介绍邻居宗道章加入共青团,在宜兴县西乡一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冬,宗孟平和宗道章在家乡桂林祠举办了宜兴第一所农民夜校,组织青年农民学习文化,宣传革命思想。19273月,北伐军进抵宜兴,宗孟平组织农民夜校师生油印传单,制作旗帜和欢迎标语,又带领当地群众到徐舍欢迎北伐军进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宗孟平冒着生命危险,赴上海向中共江浙区委汇报宜兴党的工作,后又约见中共党员潘梓年返回宜兴,成立“马克思主义小组”,后改建为中共宜兴特别支部。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共清党活动推向基层,也派员到宜兴“清党”,宗孟平利用国民党特派员不熟悉当地情况之便,和“清党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一起,团结国民党中的左派,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不敢发动群众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组织建立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因而在全国革命低潮时刻,宜兴党组织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有了发展。

7月,宜兴县农民协会成立,宗孟平任主任委员。不久,全县农民协会发展到10余个,会员发展到8000余人。9月,由于宜兴中共组织迅速发展,中共宜兴县特别支部派宗孟平(化名宗颖)赴上海,向中共江苏省委汇报工作。后经省委批准,中共宜兴县特别支部扩建为中共宜兴县委,宗孟平任县委委员,继续负责领导农民运动。

为了反抗国民党对中共党人的残酷镇压,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10月中旬中共江苏省委作出《关于组织全省暴动计划的紧急决议案》,江南农民暴动行动委员会决定,暴动首先在宜兴发动。省委指派上海沪东区委常委万益到宜兴领导暴动,担任总指挥;宗孟平任副总指挥,负责暴动的具体准备工作。

111日,宜兴农民暴动打响了江苏农民暴动的第一枪,颈系红布条的农军从四面八方涌进宜兴县城,反动县长闻风逃窜,农军攻占县政府、县警察局,成立宜兴第一个红色政权宜兴县工农委员会,升起第一面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农军打开监狱释放被捕的群众,组织工农法庭,处决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宜兴的农民暴动和红色政权的建立,使国民党当局甚为惊恐。次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急调军队开赴宜兴镇压,由于敌强我弱,坚持3天后,宜兴暴动失败。万益不幸被捕,后遭杀害。宗孟平被通缉,被迫转移到武进县湟里镇竟成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继续进行秘密活动。

为了反抗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迫,江苏各县相继成立济难会,12月初宗孟平受党组织派遣担任如皋县济难会负责人。同月底,江苏省委派宗孟平(化名吴丹枫)到南通工作,任江北特委青年委员,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和工厂纷纷建立共青团组织,南通地区的工作局面迅速打开。

1928年春,宗孟平奉命调回宜兴,恢复中共宜兴县委,并任书记。7月,为加强对秋收起义的领导,宗孟平担任中共沪宁特委委员兼巡视员,并在武进县前黄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是年冬,又被特委调至上海沪淞区委工作。19295月,宗孟平在上海参加纪念五卅运动的集会时,因衣服上溅有血迹被捕,在英租界提篮桥巡捕房服刑1个月后出狱。99日,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成立省委农委,陈云为主席,宗孟平等为委员,10月,宗孟平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到常熟,帮助建立中共常熟县委。1930年初,宗孟平调至沪西区委,在陈云领导下开展工人运动,指导宜兴旅沪青年开展党的活动。

1931年初,宗孟平调至沪南区委工作,一次开会时,因遭告密而被捕,为保护党组织,他趁敌人不注意,把党员名单吞入肚中。被关押在龙华看守所期间,宗孟平化名宋文斌,和王洁予(化名周德标)、罗明章等人组成狱中支部,任支部书记,开展狱中斗争。后宗孟平被判刑半年,关在上海漕河泾监狱。出狱后,又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常委,组织沪东、沪西日商纱厂1.5万余名工人举行反日总同盟罢工,还参加党中央的反间谍工作,参与镇压叛徒白鑫的行动。1932年,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决定派宗孟平及其弟宗益茂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成功营救了几名中共党员。后临时中央考虑到宗孟平兄弟有暴露的可能,便安排他们撤出国民党特务机关,转移隐蔽。由于此时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致使白区的中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机关人员陆续转移到中央苏区。1933年初,宗孟平及其弟到瑞金工作,宗孟平被分配到苏区全国总工会执行局任白区工作部部长,在全总执行局党组书记陈云的领导下工作,其弟在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属的交通科工作。

为了打破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4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闽赣浙皖边宣传抗日主张,吸引、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宗孟平担任先遣队地方工作部部长。19351月,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地区遭到国民党重军包围,指战员大部牺牲,北上行动失败。宗孟平随粟裕、刘英等先头部队突出重围,2月,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宗孟平任组织科科长兼地方工作科科长。2月底,誓师出征,向浙江挺进。

为了加强对红军挺进师活动区域各项工作的领导,3月,挺进师成立政治委员会,刘英为书记,宗孟平等9人担任委员,师政委会还决定将政治部、保卫局、供给部、卫生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编为一个政治连,宗孟平任政治连政委。此后,宗孟平随粟裕、刘英转战于闽浙边的龙泉、景宁、松溪、政和、寿宁、文成、泰顺、庆元等县。428日,宗孟平参加了挺进师在庆元精心部署的斋郎战斗,取得胜利,打开了进入浙西南开辟游击根据地的通道。随后,挺进师分兵行动,主力北进,挺进到浙西南腹地。宗孟平被任命为挺进师政委会随军代表兼第二纵队行动委员会书记,率第二纵队到江山、浦城、龙泉、遂昌、衢州、常山等县,恢复闽浙边地区的工作,打通与闽北、闽东党组织之间的联系。6月上旬,挺进师各部会集于松阳县小吉村召开政委会会议,总结和部署当前工作。为加强浙西南地方党和群众工作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委,宗孟平任书记,这是浙西南第一个全区性的中共组织。

小吉会议后,宗孟平率领第二纵队转战于宣平银坑、遂昌门阵、王村口、江山大龙岗山区周边,又转战到龙泉县西部宝溪乡内高塘村,后转到湖住溪村,在此召开特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具体工作。会后,第二纵队在郑庄村附近的大横坑山上搭建草棚,建立后勤基地,安置伤员。7月初,驻扎在龙泉县湖住溪的浙江保安队探悉红军挺进师第二纵队在岱头村休整,即派出四五百人的部队前往“清剿”。第二纵队与省保安队先后战斗于岱头、源头,在草鞋岭血战一夜,击退国民党军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百余人由第二纵队政委洪家云率领往住溪方向活动,一路50余人由宗孟平率领往浦城县王家杨方向活动。

76日晚,宗孟平率部活动至浦()()边界的横源坑(今属浦城县忠信镇)。该处只有一户人家,因天降大雨,宗孟平等即向户主邹财亚(又名邹兰恢)借宿。不料邹财亚是遂昌县石示下村(今属柘岱口乡)地主、“剿共义勇队”队长周世瑞的山佃,是“剿共义勇队”队员,待红军住下休息后,他便躲过红军岗哨,偷偷赶到石示下村向周世瑞报告。周世瑞立即召集石示下村的“剿共义勇队”百余人和20余名县基干队员连夜赶赴横源坑袭击红军。次日晨,正在召集部队准备出发的宗孟平突遇抬枪轰击,身负重伤。

负重伤后的宗孟平奄奄一息,周世瑞命七塘店村的连樟和与邹财亚一起把宗孟平抬走埋葬,连樟和与邹财亚两人遂把宗孟平绑缚在小木梯上,抬往离邹家约1.5公里的溪边。途经阴潭口时,因两边石璧陡峭,水深流急,无法抬着走,两人就把宗孟平连同木梯抛到阴潭里漂流,自己绕道至阴潭口。当把宗孟平捞上岸后,邹财亚发现宗孟平尚有气息,便用锄头连续猛敲宗孟平头部致死。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