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为什么说20世纪70年代浙江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水利建设高潮?
发布时间: 2024-09-06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社会动荡,浙江的水利建设受到很大干扰,但是在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群众、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仍然修建了一批骨干工程。特别是1972年至1975年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全省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水利建设高潮。

第一次兴修水利是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结合治江、治水,全省实施了大规模的围垦海涂和开发黄土丘陵,发展农村小水电,开展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各地先后陆续兴建完成了铜山源、四明湖、南山、长诏、里石门等一批大型水库。

1971至1972年,萧山县对浦阳江江堤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加固维修,并对沈家渡、燕子窝、新江岭荷花塘、横江俞小贩塘、浦南北塘等重点险工地段的堤防、外坡进行了砌石护岸,内坡凡临深塘的进行了抛碴填塘或抛石固脚;对桃源、朱村桥、许贤等有渗漏的堤段进行了灌浆处理。

铜山源水库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支流铜山源上,距衢州市23公里,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于1974年基本建成,是衢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水源。水库集雨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总库容1.71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21亿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高48.42米,发电总装机6450千瓦。此后建成的铜山源灌区是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之一,也是浙江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设计农田灌溉面积30.24万亩,并为25万亩黄土丘陵提供灌溉水源。灌溉范围今为衢州市的衢江区、柯城区、龙游县的14个乡镇315个行政村和省属十里丰监狱,灌区人口32万。

1973年6月中旬,余姚县罗江公社为解决地势低洼而频发的洪涝灾害,决定改造姚江边上河姆渡渡头村的一座旧排涝站。结果发现了令世人震惊的河姆渡文化。为减轻合溪、泗安塘中下游的洪涝灾害,1975年12月,长兴县组成31个民工团、13万余人拓浚长兴港(新塘港)。工程至1976年1月完成,共挖土方515万立方米,石方4.5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0.9万立方米。

这一时期较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及其建成的水利设施,与20世纪50年代后期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建成的水利工程一起,持续发挥着巨大作用。


Title